“走进辽宁 感知中国”——留学生与扶贫干部探讨减贫事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线上交流会在我校举行

[日期:2020-10-16]   来源:国际教育学院  作者:   阅读:311[字体: ]

    1016日下午,在中国国家扶贫日和国际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走进辽宁·感知中国”---留学生与扶贫干部探讨脱贫攻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线上交流活动在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是继线下实地考察环节后,开展的覆盖面更广、参与度更高的线上交流活动,共设沈阳师范大学、朝阳市喀左县水泉镇、葫芦岛市建昌县喇嘛洞镇喇嘛洞村和碱厂乡东大杖子村四个主会场,以及协办单位省内15所高校分会场,共有全省高校留学生代表300余人通过线下与线上直播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参加。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张伟院长、彭学刚书记以及全体党员教职工和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活动由留学生招生管理科科长崔宁宁主持。

张伟院长在交流会上讲话。他对与会领导嘉宾和留学生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表示由衷感谢。他说,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指导下,中国逐步形成和完善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精准识别机制,对国际减贫方法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国将有1亿左右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中国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校先后派出三批共32名扶贫干部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通过本次系列活动,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战胜贫困的信心,为推进全球减贫事业贡献各自的智慧和力量。

全体与会人员通过视频短片回顾了92325日线下实地考察相关情况。通过现场连线相关负责人,葫芦岛市建昌县喇嘛洞镇党委副书记孟祥飞向留学生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扶贫、减贫政策。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扶贫、减贫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朝阳市喀左县水泉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我校优秀校友姜辛介绍了该地如何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政策,积极组织镇中心校通过建档立卡等举措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精准施策、精准扶贫,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因贫困而失学。阐述事例典型突出,内容客观详实,展现了一幅幅中国辽宁省扶贫攻坚的美好画卷。



我校三位扶贫干部代表,葫芦岛市建昌县喇嘛洞镇下五家子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春发、朝阳市喀左县水泉镇党委第一副书记孙书光、碱厂乡东大杖子村第一书记刘立恒分别讲述和分享了从事扶贫工作的经历与体会。不仅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各项脱贫方针和政策,更要“用真心,真扶贫,扶真贫”,通过加强科技扶贫力度,引导农民发展前途好、高效益农业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各项农业优惠政策,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为所在村镇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做到了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扶贫”。


脱贫户代表,葫芦岛市建昌县喇嘛洞村赵子军,讲述了自己从前贫困的原因和生活状况,以及如何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驻村干部的帮助下,成功脱贫的经历与感受,表达了对作为中国政府扶贫减贫政策受益者和成功脱离贫穷、困苦的感激之情。

留学生代表,沈阳建筑大学马来西亚留学生纪政昂、沈阳师范大学布隆迪留学生钱博文2名同学与大家分享了参加此次活动的感想。他们表示这是来到中国后第一次走进农村,了解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通过这次活动,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政府非常关心自己的人民,制定了一系列的脱贫扶贫政策,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希望今后将这些经验分享给自己的国家,也希望世界各国都可以学习减贫事业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代表全体留学生向奋战在脱贫一线的扶贫干部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有了新的生活,为他们的努力工作点赞,为中国智慧点赞。

会上,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鞍山师范学院的留学生分别就教育脱贫、帮助贫困乡村直播带货和沈阳师范大学精准扶贫具体举措等问题与各驻村领导干部进行了互动交流。



2020年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通过此次线上线下的脱贫攻坚的相关活动,留学生同学们全面了解了中国,特别是辽宁脱贫工作的实践成果和重大意义,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加深了世界各国留学生同学对中国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解和认同。

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在线、辽宁广播电视台《新北方》栏目等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