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来华留学教育  文化追踪
  • 中秋节

    文章来源:百度百科作者:发布时间:2013-09-18 浏览次数:1934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5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但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历史起源
    周礼》,《礼记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中秋节粥饮食。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
    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假期
    2008开始中国大陆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如当天与周
    六周日重合,则在下周一补休一天。
    台湾,中秋节当天放假一天,若与周六、日重叠则不另外补假,但若与周休假期仅相隔一工作日者,该工作日则调为假期,并择另一星期六补班补课。
    翌日)。如果碰上星期日,则在星期一补一天假;如果碰上星期六则没有补假。香港的中秋节公众假期定在农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
    韩国把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放假3天。
    节日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风俗习惯
    传统活动
    祭月赏月拜月
    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中秋节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傣族在民间拜月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相传古代,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
    观潮
    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9]
    猜谜
    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
    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月饼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
    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桂花、饮桂花酒
    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7][10]
    花灯
    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秋没有像》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的,即
    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
    烧塔
    晋江亦有烧塔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的活动。
    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地方特色
    南方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北方
    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民族特色
    蒙古族
    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西藏一些地区的
    广西侗族
    侗族行月广西的习俗。中秋夜临,各山寨的芦笙歌舞队,踏着一路月光,行至临近山寨,和那儿的寨民相聚赏月,赛歌赛舞,彻夜长欢。
    云南德昂族
    德昂族串月云南。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云南彝族
    彝族过中秋的传统习俗是跳月云南。入夜,该族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开阔地,一个个束腰披纱的姑娘们和头缠布带的小伙子们以及老头、老太太、小娃子们都激情地载歌载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得为之动情动容,越发显得妩媚皎洁。
    仡佬族
    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
    朝鲜族
    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当明月升空时,请数位被推选出来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后,再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广西西部壮族
    壮族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广西西部
    黎族
    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
    国外习俗
    朝鲜半岛
    感恩节Korean Thanksgiving Day)。韩语称추석(秋夕)”“중추절(仲秋节)”“가배(嘉俳)”“중추(仲秋)”“가배일(嘉俳日)”“중추가절(仲秋佳节)”。是扫墓并用新收获的谷物和果实祭祀先祖的日子。回乡探亲,向亲朋戚友送礼亦是过中秋节的习俗。所以英文亦把朝鲜半岛的中秋节叫做韩国
    越南
    阿贵的传说,去看舞狮,有的还得到父亲给他买一个用来舞狮的狮子跟朋友们一起玩耍。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鲤鱼灯出游玩耍,还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中秋节也是越南儿童的一个节日。当晚,孩子们聆听关于
    日本
    日本传统的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也叫中秋名月、芋名月。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日本人也会赏月,称之为月见,屋内会陈列赏月团子、芒草、芋等。
    琉球
    舞狮、的风俗。琉球人中秋节除了祭祖、拜月外,还会祭灶,感谢灶君保佑一年内家中平安。除了吃月饼,他们会吃一种叫吹上饼的食品,这是一种表面铺上红豆的米饼。除此之外,还有拔河
    柿子等,在农耕社会中是农民秋季的收获,也是中秋节的食品和祭品。菱角梨子芋头栗子杨桃柚子满月朝鲜族月见团子,部分地区会煎太阳蛋琉球人都有吃月饼的习俗;广东、香港有些人会以月光饼汉族)、越南人(京族祭祖,感谢祖先庇佑。也会吃特定的食品,不少都与月亮、团圆有关,这些食品同时也是祭月的祭品,如华人中秋节也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人们都会回到家中一起吃饭、团聚,并且会)、代替月饼;日本人(大和族)则会吃,月饼、月光饼、月见团子、太阳蛋都呈圆形,代表所吃的是半月形的松片,象征月亮由亏转盈。琉球人除了吃月饼外还会吃吹上饼。此外,时令的水果和其他农作物如
    新加坡
    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马来西亚菲律宾
    提灯笼游行是马来西亚吃月饼、赏月、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中秋临
    艺人和青年载歌载舞。吉隆坡市内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铺天盖地,为喜迎中秋营造了节日气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华人社团当前举行了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除舞龙舞狮近,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首都外,一辆辆载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车漫游其间,服饰鲜艳的
    中秋节是生活在菲律宾的华侨华人非常重视的传统佳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唐人街热闹非凡,当地华侨华人举行活动,欢度中秋节。华侨华人聚居区的主要商业街道张灯结彩,主要路口和进入唐人街的小桥上都挂上了彩幅,许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从中国进口的各式月饼。中秋庆祝活动包括舞龙游行、民族服装游行、灯笼游行和花车游行等。
    中秋宴俗
    大臣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绍英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赏给总管内务
    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
    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18]
    吴刚折桂
    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18]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
    玉兔捣药
    年糕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嫦娥身边有只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
    玄宗故事
    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相传,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摘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s9bj8V1AjOAaDeJgTwRw6Nr_O6-wZYacc5Fp3QY_ignNRZbwE5rI_dQfB7RLaaDyrJ4VYZ6TKIsyypXdq9rYK
    上一篇:下一篇: